谁是a股的“脊梁”?哪些力量在砸盘a股?


(资料图)

8月28日——本周首个交易日收盘后,上述问题成为市场焦点,个别分析人士更将矛头指向量化私募。

这似乎也不是第一次了。

市场表现不佳之时,量化大厂总要“背锅”。

而此次质疑声四起之际,两位业内规模居于“头部“的量化大厂“掌门人”突然”合力澄清”,此举相当罕见。

这两位一个是九坤投资创始人王琛,一个是灵均投资董事长蔡枚杰。

他们二人究竟想“澄清”什么?

他们的表述又是什么逻辑?

两巨子同步“澄清”

8月28日夜间,九坤投资创始人王琛通过社交平台转发了一篇文章《砸你x的盘,量化才是大a的脊梁!》,并配有如下文字:

中国量化已经承受了太多莫须有的恶意,说量化砸盘纯属无知,不是傻就是坏。永远满仓的中国量化基金,才是大a的脊梁。

王琛所转发的文章观点包括:

1、  部分人士将8月28日市场走势归咎于量化基金属于“甩锅”。

2、  量化基金赚的是个股非理性交易的钱,而不是大盘涨跌的钱。

3、  量化投资对a股起着稳定器的作用。

王琛发布后约十分钟后,灵均投资董事长蔡枚杰,也转发了上述文章,所配文字与王琛“一字不差”。

两个行业巨头公司,所发内容几乎完全一致,显然表明了他们鲜明的“澄清”态度。

“锅”声四起

九坤投资和灵均投资是中国量化私募的“最头部”机构,管理规模均超600亿元,入选行业公认的量化“四大天王”行列。

而引发他们激烈反应的,或许与8月28日盘后,部分研究人士的“观点”有关。

资事堂梳理总结后发现:这些观点集中在8月28日a股的表现是否与量化基金的作用有关,其中甚至包含部分激烈的质疑:

比如,周一交易时段卖单多得离谱,是不是量化基金“没有感情”,在毫不犹豫地选择砸盘?

其二,量化t 0交易(亦称日内交易)的规模可观,8月28日一开盘500多只个股一字板,是否触发量化基金的卖出条件?

其三,相关利好是上周日晚上发的,量化基金是否因来不及修改程序,而导致策略关闭。并引发砸盘?

活跃了交易

对于上述的一些质疑,量化业内其实有很多解释。比如:

1、  目前业内资金规模最大的量化投资策略是指数增强策略,后者要求相关管理人持有a股的“净多头”。换言之,相当部分量化产品是a股的买家。

2、  即便是t 0量化策略,也往往日买卖基本对冲完毕的。换言之,业内纯“做空”的量化策略是很少的。

3、  量化策略相对活跃的交易,事实上在单边行情中会纾解和分散集中的抛单(或买单),所以,量化策略其实对于极端行情有一定的“消化”作用。

另外,有头部量化私募对资事堂称,部分量化大厂有独立研发的交易系统,并不接入券商,也就不存在t0交易暂停的情况。

总结而言,说量化行业的交易导致a股大跌,确实像是“空穴来风”。

量化“话语权”究竟多大?

业内一直有个话题,就是当下市场里,量化交易的占比究竟有多大?

自2021年起——中国量化规模首破1万亿大关之时,市场总在观察量化对a股交易量的“贡献”。

不少量化大厂也在进行着测算。

一家管理600亿的量化私募近期在路演中就预测,量化贡献的交易量大概占a股市场的25%左右。

假设这一天是万亿交易量,可能在这里面有2500亿是量化的贡献的,更大的部分是像机构、游资、散户、北上资金等主观型资金贡献的。

另一家300亿的量化私募根据监测和研究,推算出量化贡献的交易量占比大概在20%左右。

这家量化私募还对资事堂解释了推算逻辑:

2022年年末量化私募规模1.5万亿,假设量化股票的实际交易规模大约是1万亿。过去量化策略日换仓比例10%-20%之间,而根据我们自己的换手率计算,日换仓比例应该是在16%左右。因此,国内量化机构股票的日成交额=1万亿*16%=1600亿元。1600亿/8000亿的a股每日平均交易量,量化贡献的交易量占比约为20%。

可以看出,上述两家百亿私募的说法较为相近,a股的量化交易至少占到五分之一。

而考虑到,美股市场量化交易占比一半以上,似乎也没有影响涨势出现,a股市场中如今的比例也不大。

何种策略的基金是“脊梁”?

通常来讲:资本市场的资金类型以配置型基金、交易型基金为主。

其中,配置型基金属于中长线资金,比如国家主权基金、养老储蓄型产品、跟踪宽基指数的被动型基金(诸如沪深300、中证500指数基金),以及深度价值投资策略的资金。

配置型基金普遍换手率要低于交易型基金,后者以量化对冲基金为主,更追求中短期的收益。

对于a股“脊梁”的理解,有两个维度。

其一,是否能起到“定海神针”的作用。

从这个角度看,肯定是长线的机构资金起着底舱型的作用。在内地市场,股票基金、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可能担任了这个角色。

其二,是否能在关键时候通过“提供流动性”,向市场提供纾解极端走势的能量。

从这个角度看,活跃交易资金、量化资金和逆势投资风格的价值投资者可能起到了这个作用。
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

推荐内容

网站地图